政协万宁市十二届二次会议第32号提案办理情况--政协提案 -- 万宁市人民政府

政协万宁市十二届二次会议第32号提案办理情况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25 11:30 分享到:
微信
X
【字体: 小   中   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万宁市委员会

(十次会议)

提案第32

案由:关于完善我市乡村文化设施体系助力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姓名(单位):陈堉、 覃茹

提案内容


随着我市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村民闲暇时间会越来越多,农村守留儿童、空巢老人等群体人数明显增多,他们对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我市农村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文化管理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乡镇村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关系到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只有推进我市乡村文化建设,才能提升全民文明水平。

一、我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状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努力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实文化惠民工程,繁荣和活跃城乡文化,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出现崭新的发展面貌,各项文体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当前,我市正在加紧创建农家书屋、积极推进农村行政文化室建设、村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活动项目。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创建建设美丽万宁的目标,市旅文局等相关单位密切协作,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全市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建立健全我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群众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健康发展态势。

二、当前我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仍存在文化建设资金相对欠缺,单纯依靠财政投入难于能满足公共文化设施的资金需求;农村地区文化设施仍较于薄弱,镇村公共文化设施相对简陋,内容较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影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村干部存在等、靠思想,基层干部认为公共文化建设是上级部门的事情,工作热情不高。应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加快完善乡村文化设施体系、扩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三、关于推进我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着重强化村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对于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来说,市中心离得较远,难以享受文化服务上的便利,而村级来说,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以及农村“空心化”现象的突出,建设相对齐全的文化站更不切合实际在广泛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础上,聚合邻村及周边村庄资源,从有利于我市乡村自然、历史、人文遗存的挖掘与保护出发,坚持分类建设和保护乡村文化设施,充分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生态特质等,使乡村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作用,使乡村成为万宁人民梳理历史脉络、挖掘人文底蕴、品味乡音乡愁的“好所在”。

(二)努力培育贴近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一是我市镇村文化活动应从实际出发,多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可多结合节日开展,依托镇文化站组织文艺队伍下乡活动或演出,吸引乡贤、集聚人气;二是镇村文化站图书阅览室藏书种类应注重常识性、普及性和实用性,配置贴近农村基层群众需求的农业种养技术、地方史资料等类图书以及音像图书,并不断更新,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条件的镇村文化站(室)可以通过文物收集展览方式丰富文化内涵和服务内容,增强乡土情结,传承当地文化;三是镇村公共文化服务要更多地贴近群众实际需求,多增加适合当下农村老少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鼓励镇村图书室及其他文体设施建设与当地中小学图书馆和文体设施一并规划与统筹建设,双向开放,以利充实内容,便于管理,提高使用效能。

(三)健全机制,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我市村级文化协管员制度,并强化宣传教育,落实相关管护措施,同时,将乡村文化设施纳入全村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管护,将乡村文化设施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加强对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鼓励社会资本、乡贤能人参与乡村文化设施管护,广泛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确保我市乡村文化设施管护工作具有可持续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万乡振函〔2023127号(A)

万宁市乡村振兴局关于政协万宁市十二

次会议第32提案(来信)答复

陈堉、覃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市乡村文化设施体系助力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我们认为,您所提的建议对助力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答复如下:

(一)着重强化村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对于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来说,市中心离得较远,难以享受文化服务上的便利,而村级来说,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以及农村“空心化”现象的突出,建设相对齐全的文化站更不切合实际在广泛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础上,聚合邻村及周边村庄资源,从有利于我市乡村自然、历史、人文遗存的挖掘与保护出发,坚持分类建设和保护乡村文化设施,充分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生态特质等,使乡村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作用,使乡村成为万宁人民梳理历史脉络、挖掘人文底蕴、品味乡音乡愁的“好所在”。2023年6月21日晚万宁市东澳镇龙保村由村干部牵头筹备举行首届游龙节开幕,两艘百余米长的龙船在老爷海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巡游表演,独具海南特色的龙舟在海里乘风破浪这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村民与游客的双向奔赴,也是精神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象征。

(二)努力培育贴近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一是我市镇村文化活动应从实际出发,多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可多结合节日开展,依托镇文化站组织文艺队伍下乡活动或演出,吸引乡贤、集聚人气;二是镇村文化站图书阅览室藏书种类应注重常识性、普及性和实用性,配置贴近农村基层群众需求的农业种养技术、地方史资料等类图书以及音像图书,并不断更新,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条件的镇村文化站(室)可以通过文物收集展览方式丰富文化内涵和服务内容,增强乡土情结,传承当地文化;三是镇村公共文化服务要更多地贴近群众实际需求,多增加适合当下农村老少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鼓励镇村图书室及其他文体设施建设与当地中小学图书馆和文体设施一并规划与统筹建设,双向开放,以利充实内容,便于管理,提高使用效能。走进山根镇排溪书屋,排溪书屋四字牌匾扑面而来,幸福读书宣言高挂墙柱,四面镶嵌在墙壁里的木质书架将书屋分成了阅读区、藏书区和活动区三个部分,下午的阳光透过前后两面玻璃墙照进书屋内,让书屋更显明亮宽敞。书架上,近千册图书分类整齐地摆放,图书涵盖了党的理论、农业、科技、教育、科普等多个类别,适合老人、中年人、青少年等群体,书屋正中间长桌上,零碎坐着不少正在认真阅读的村民。

(三)健全机制,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我市村级文化协管员制度,并强化宣传教育,落实相关管护措施,同时,将乡村文化设施纳入全村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管护,将乡村文化设施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加强对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鼓励社会资本、乡贤能人参与乡村文化设施管护,广泛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确保我市乡村文化设施管护工作具有可持续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万宁市乡村振兴局

20231219


    相关稿件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万宁市人民政府网站

主办单位:万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224616

琼ICP备0500004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60010   琼公安备46900602000128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万宁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