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遏制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传播风险,筑牢健康防线,切实保障社区居民健康安全,近日,万宁市各镇(区)积极响应号召,深入辖区,充分发挥植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持续开展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预防工作,以“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为核心,启动系列防控措施,党群同心织密“防蚊灭蚊”防护网,全力筑牢健康防线。
01 万 城 镇
为有效遏制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以下简称“两热”)疫情传播,守护辖区居民身体健康,万城镇聚焦关键环节,以“三联”网格化工作机制为抓手,通过“查、清、防”三字诀扎实推进“两热”防控各项工作,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查”字精准发力,摸清风险底数。万城镇充分发挥“三联”网格化工作机制优势,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排查网络。一方面密切监测“布雷图指数”,动态掌握蚊媒密度变化;另一方面发动支部书记、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网格员及群众志愿者上千人次组建“灭蚊攻坚队”,对各类风险点进行拉网式排查,为后续防控工作精准定位靶心。
“清”字靶向施策,消除孳生隐患。针对排查出的问题,万城镇迅速行动,以“清理孳生地、清除卫生死角、清洁重点区域”为抓手,推进问题整改落地见效。累计清理蚊虫孳生地872处;整改卫生死角267处、空置房屋210处、废品收购站37处、洗车场18处以及“三无”小区28处。同时,对清理后的区域及时开展药物喷洒,从源头上切断蚊虫孳生链条。
“防”字立体推进,筑牢防控屏障。万城镇积极鼓励群众自觉翻盆倒罐,清理积水加强自我防护;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模式,线上通过“印象万城”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普知识,线下组织党员志愿者入户20000余户发放宣传折页6000余份,乡村大喇叭每日重点时段循环播报防控常识,覆盖群众9万余人,筑牢群众知识防护线。
02 兴 隆 区
7月31日,兴隆区持续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关键区域,采取精准措施,全力阻断蚊媒孳生与传播链条。
专项整治聚焦全域覆盖,工作人员对居民生活区、背街小巷、庭院角落、废品回收站点、街道两侧及排水沟渠实施了“拉网式”清扫,确保无卫生死角。同时,针对蚊虫易滋生的积水区域,专业消杀队伍深入农贸市场内部,对摊位底部、排污口及周边居民区易积水点进行了全面药物喷洒处理,从源头减少蚊虫繁殖空间。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和商户经营的影响,区相关部门将部分清扫及消杀作业时段安排在夜间进行,在保障行动效果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为民服务的温度。
防控“两热”,公众参与至关重要。兴隆区积极拓展宣传渠道,组织工作人员入户讲解,利用居民微信群高频推送防控知识要点,并通过宣传车广播循环播报温馨提示。宣传内容重点围绕“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危害、预防措施展开,倡导居民自觉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及时清除阳台、院落盆罐积水,主动配合并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环境整治活动,共同营造清洁健康的居住环境。
03 和 乐 镇
连日来,和乐镇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采取一系列扎实举措,稳步开展基孔肯雅热专项消杀行动,组织成立三个督导组对全镇22村(社区)、1个农场进行全覆盖检查,以“源头防控”为核心,以查促改筑牢健康防线。督导组深入各村(社区)排水沟、垃圾堆放处等蚊虫易孳生区域,实地查看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详细了解防蚊灭蚊措施落实情况,要求各村(社区)对指出的问题进行立行立改,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和乐镇还组织专业消杀队伍,对公共区域、垃圾桶、下水道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消杀,降低蚊虫密度。对村居委会、村居辖区主干道、农户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整治和蚊虫孳生地治理,清除卫生死角和杂草、堵鼠洞,防止鼠蝇蟑孳生。同时对卫生院、农贸市场、学校、酒店、废品回收站等场所和里街暗巷、房前屋后、天台楼顶、水渠河涌、易积水点等关键部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清理蚊虫孳生地。
据悉,基孔肯雅热是通过“花斑蚊”叮咬引发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和登革热一样都属于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松懈。截至目前,万宁市各镇(区)已清理蚊虫孳生地数千处。市疾控部门表示,接下来,全市将构建长效防控体系,继续推进环境整治、动态监测与宣传教育工作,巩固现有攻坚成效,为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筑坚实的公共卫生防线。
来源:综合各镇信息发布
声明:部分素材或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万宁市人民政府网站
主办单位:万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2222955
琼ICP备0500004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60010 琼公安备46900602000128号